时间:2022-10-05 14:32:39 | 浏览:1786
老覃在去年7月份写过《鲁迅有骂过郭沫若是狗吗?你对郭沫若了解有多少?请别再瞎起哄了》一文,文中提到,这些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味批判和嘲弄郭沫若,说郭沫若是个草包、软骨头,专干掘皇陵、毁古迹的坏事,甚至还编了一个段子,说鲁迅和郭沫若互怼,鲁迅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之句。为此,老覃对这些诬蔑、毁谤之说进行了一一辩驳。
然而,近来,老覃又看到,网络上又有人给郭老增加了一条新的“罪证”,说他胡乱改地名。
说现在很多优美的地名被改得很土,如兰陵被改成了枣庄,九原被改成了包头,庐州被改成了合肥,幽州被改成了保定,汝南被成了驻马店,常山被改成了石家庄,徽州被改成了黄山……这全是郭沫若之过。
这些人的依据是什么呢?
他们说,郭沫若在1964年写了一篇文章《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文章中提出为了为利于书写以及日常的沟通交流,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改地名。
于是,陕西在当年就改了14个地名,把盩厔县改为周至县,把郿县改为眉县,把鄜县改为富县,把葭县改为佳县,把沔县改为勉县,把栒邑县改为旬邑县等等。
全国各地随之效仿,兴起了一股改地名热潮。
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
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郭沫若的《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我读过。
里面讲的是怎么简化文字和推动文化普及的事。
关于文字简化的事,很早就有人提出过了。
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曾疾呼:“尽改汉字为拼音文字。”
之后的钱玄同、陈独秀、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人都有过“废除汉字”的呼声。
这些人的看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在和西方的交流上存在障碍,影响到了思维的发展。
毛主席也说过“文字必须要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话。
不过,毛主席的关注点不只停留在与西方的交流面上,他更多的是觉得汉字繁多、难写、难写,不利于全民学习,中国文盲基数太大,改用拼音有利于扫盲,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的提高。
新中国建立后,文字工作者开始研究文字改革。
1958年,逐步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与之相配合的是文字的简化,即由繁体字变为简体字。
郭沫若的《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该文的核心内容是: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收有四万四千九百八个汉字,但是,一般知分子所日常使用的字大概为五六千。实际上,在普通的交流中,有三四千汉字已经足够了。因此,郭老认为,汉字必须加以整理,首先是大力压缩通用汉字的数量。
怎么压缩呢?
他举了个例,说大家起名字,尽量避开生僻字。而对于好些带有生僻字眼的地名,可以依照把酆都改为丰都,把雩都改为于都的成例,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
不用说,郭老的想法和提议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陕西省委也是觉得郭老的想法和提议有道理,所以对盩厔、郿县、鄜县、葭县这些带有难写、难读生僻字的地名进行了更改的。
真的,这没什么不好。
话说回来,像兰陵、九原、庐州、幽州、汝南这些并不含生僻字的地名,本来是不用更改的,为什么却被更改了呢?
历史上,似乎就只有王莽对改地名有非常特别的癖好了。
其他人都不会有事没事地众多地名来一番翻天覆地的大更改。
郭老也一样。
像兰陵、九原、庐州、幽州、汝南这些地名演变,都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
这么说吧。
在古代,地名的更变,往往基于下面这几种原因。
一、因避讳而改名。
比如唐朝为了避代宗李豫的讳,就把豫州改名为了蔡州。
二、因行政级别变动而改名。
比如恭州、端州、博州、秀州、瀛州、巩州等地,在宋金元时期由州升府,分别改成了重庆府、肇庆府、东昌府、嘉兴府、河间府、巩昌府。
三、因为征服而改名。
比如宋徽宗征服了歙州人方腊发起的起义后,就把歙州改为了徽州。
四、纪念某事而改名。
比如汉武帝出游,收到了擒获南越丞相吕嘉的好消息,就把当时他足下所踏之地改名为获嘉县。
在1914年,国民政府也兴起过一次“改定各省重复县名运动”,主要是针对重复的地名进行了修改。
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写《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这篇文章之前,也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地名更改潮。
第一次改名潮,发生在1951年。当时,政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清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地名。归绥、迪化、景化、懋功、镇南关等等全被更改了新名称。
第二次改名潮,发生在1956年,是由于《汉字简化方案》的出台而导致的。
老覃的家乡玉林,原名为鬰林,就是在这次改名潮中被改成了玉林的。
不用说,由“鬰”改成“玉”,给无数人带来了便利。
所以说,“兰陵变枣庄,九原变包头”之类的事,真不能怪郭沫若。
拿兰陵和枣庄的关系来说,也不是“兰陵变枣庄”那么简单。
是在公元前380年,楚国占领鲁国次室亭,置兰陵县邑,旧址在今兰陵县兰陵镇。
之后的秦、西汉、东汉都设置有兰陵县,属东海郡,但县治并不固定,区划变革也有了变化。
西晋惠帝元康初年,朝廷设兰陵郡,郡治在峄县境内。
隋、唐、宋都设有兰陵县,县治变化更加大。
到了元代,兰陵县被分成峄州和沂州临沂县。
明清两代,兰陵地名已经消失。
而元代的峄州在明朝时降为了峄县。
峄州和峄县的治所都在现在枣庄市峄城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
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次年改建山东省直辖市。
前面说了,兰陵县在元代被分成了峄州和临沂县。
临沂县之后曾多次改名,有过边联县、赵镈县、苍山县等等名称。
到了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复为兰陵县。
所以,现在枣庄和兰陵这两个地名仍然存在。
最新规划来了!你熟悉的白云机场要“上新”!白云机场T1将实现“大变身”计划整楼翻新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简称T1)计划“大变身”,在6-8年内完成整楼翻新改造,现正进行创意征集招标。T1、T2“合体”5条指廊打通连成国际区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
降香黄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花梨木,是一种豆科植物,因其原产地在海南,所以更多时候都叫做海南黄花梨。明中期 黄花梨雕松下人物笔筒在我国,黄花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列,其树木本身成材时间长,木质结实稳定且不易变形,枝干内的花纹
小叶紫檀木进入中国有好几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国家政府方面出面官方采购,一方面就是海外正常私人贸易,另一种方面就是木材走私贸易。紫檀原木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条线就是走私贸易呀,2004年中国的一些媒体报道印度的小叶紫檀最大的贸易组织机构森林之猫,维
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只有小叶紫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其他所谓的“檀”,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紫檀,我国明清家具所用的紫檀木就是檀香紫檀。目前市场上有些木材,挂了紫檀的名造成了市场混乱,这次就给大家好好理一理那些容易混淆的真假“紫檀”。
大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提到这个材质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是高端木材的代名词了,而且在国内的红木家具中的被认可程度甚至超过了同为‘‘三大贡木’’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现在市场上流通最广的也是大红酸枝的家具,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随着明清红木家具
中新网成都6月4日电 (记者 王鹏)近日,“成都女孩近视1500度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近视为何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邓铂林4日告诉记者,过量摄入甜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
1.眼睛会越变越小近视眼的人不带眼镜只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看远处的就很模糊,需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长时间的眯眼会让眼睛变小,眼睛小就会显得整个人没有精神,明明不戴眼镜是为了让自己变美却没想到会适得其反,所以近视后要及时佩戴眼镜,只要度数准确
现在我国近视的特点是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近视比例高的趋势明显[2]。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长、户外运动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必须是高颜值脸蛋的标配,然而,有些近视的朋友发现,随着自己戴眼镜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睛逐渐地有些变凸变形,原本炯炯眼神的眼睛变得无精打采,显得极不协调。同时,眼睛变凸变形是在戴眼镜之后发生的,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把眼睛变凸变
绝大多数近视的人一至两年会换一次眼镜,可是眼镜无意中损坏或者近视度数增加,都需要重新配戴眼镜。配镜的时候,配镜人员会向近视的朋友推荐,是否需要加防蓝光或者配变色眼镜?很多近视的人对于近视镜是否需要加防蓝光功能或者配变色眼镜有很多疑问,变色眼